by 徹達 CHE TA 

舞台魔術教學 綠色寂靜 The Green Act by Mike Chao Review 評測

0 Comments

這是首次評測台灣人出的 舞台魔術教學 !作者Mike Chao也就是趙正明,從我剛學魔術時就一直是我最喜歡的舞台魔術師之一, 這次出了 舞台魔術教學 當然二話不說先買了再講!不過打開後發現跟Monster1980 by An Ha Lim有種既視感...一樣都是只有光碟啊!

舞台魔術教學 綠色寂靜 The Green Act by Mike Chao Review 評測

但其實這片 舞台魔術教學 是屬於Lecture DVD,也就是說這片 舞台魔術教學 應該要搭配Mike Chao本人的研習會一起學習才能達到最佳效果,也許Lukas的小冊子(booklet)上的東西就是等於Mike Chao的研習會,所以這麼想之後就覺得這片應該是屬於複習研習會內容用的。 那麼我們來看看光碟內容吧!

首先這片光碟基本上就是教Mike冠軍程序中的手法部分,只有手法部分而已喔!大部分的人可能會以為裡面有教黑魔術之類的,但其實他的封底背面就已經寫得很清楚了,只有手法!但由於最近有魔術師如David Sousa完整公開自己的程序並且拍成教學,可能會讓人以為Mike也是要完整公開,這點必須要在購買前先了解。

手法的部分除了Mike本身冠軍程序的內容,也有一些地方是他自己的創意但是沒放在他的表演中,非常值得走手法路線的魔術師參考! 有看過Mike的表演就知道他大部分以球和牌為主,所以裡面就是分兩大類,球和牌。先來看看球的部分吧!

1.One Ball Routine

一個球的程序,裡面包含了兩個消失法和兩個出現法,其中Fingertip Appearance我很喜歡,不過不曉得是不是Mike的原創手法。Mike Chao's Pinky Vanish這個消失法我也很喜歡,動作很小,很乾淨。最後則教了雪花紙的Setting方式,想當初我為了這個方法想了超久還是想不到...後來還是去問其他人才知道的,這個方法其實很簡單,不過很實用。

2.One to Four One to Four

就是俗稱的一開四,不過基本上Mike的方法都是2個Shell的,如果你想看3個Shell的一開四,可以去參考Born by Bond Lee,這個部分共分三個變化型,第一個版本是Mike本人冠軍程序的版本,第二個版本跟Lukas的Artist裡面教的其中一方法有點類似,不過細節處理不大一樣,也值得參考。第三個版本則是比較少見的開四法,優點是很視覺化,但難度較高。 

3.Four to One

同樣也是Mike程序中的招,效果就是球的四變一,Born by Bond Lee裡面也有一招同樣的效果,不過我認為Mike的方法動作更為優雅,而Bond Lee的版本則是較為簡單易上手。這招非常不錯,但有個問題就是消球的地方用暗袋處理完全沒提到,如果是新手看的話可能會一頭霧水。 (畢竟暗袋就分好幾種,而新手可能連暗袋的存在都不曉得。)

4.Cards and Balls Climax

這招就是傳說中的馬卡一開四再加上球的一開四,兩隻手各有四張牌和四顆球,同樣是Mike程序中的部分,我也非常非常喜歡這個效果,但有個問題點就是教學部分沒有完整演出來,直接從開四部份開始,一開始一顆球變兩顆,其中一顆再變成牌的地方被省略了,雖然你可以從表演影片中自己揣摩出來,但還是希望可以看到完整的教學。 P.S.馬卡一開四被人稱為會練到關節炎的高難度手法...被如此輕鬆地拿來應用真的是太怪物了

球的部分結束了,第二個部分就是牌啦!

1.One Card Routine

與球的部分相呼應,這邊則是一張牌的程序,用到了不用從身上也可以偷出雪花的方法,這個方法之前在李昂軒的研習會中曾看過,此外在李昂軒還有教過另一種類似但更方便的方法。(去年搞怪魔術帽有辦過李昂軒X黃至平研習會喔!) 值得一提的部分是這個程序的紙牌洗手,Levent曾在研習會中說過,洗手通常不是個好方法(他是指物件在左右手交換的方法,這種方法坦白說很假),但Mike所教的這個方法非常乾淨漂亮,動作也很小,不會讓人懷疑。

2.Cards and Balls

將牌和球結合的一段程序,基本上就是牌跟球的相互變化,共分兩個版本,第一個版本裡面有些部分是Mike早期表演的招,難度有一點高但很視覺好看,另外有一個牌變球的手法則曾被金賢俊和Shin Lim在自身的比賽程序所使用過,不過不知道這招的原創到底是誰,但也非常視覺,值得學習。第二個版本一開始的牌變球的部分我比較沒有那麼喜歡,不過後面球變牌、牌再使用馬卡一開四的部分我覺得非常讚XD這個應用法比較少見,球變牌的方式也是很視覺,同樣值得學習(一直再講重複的話,但真的很不錯)。 

3.The Prefect Production Perfect Production

一直是出牌魔術師的愛用手法之一,打從An Ha Lim開始在手上出現超過一張牌之後,許多魔術師變演變出自己的版本,而Mike自己也做出了屬於自己的版本,跟An Ha Lim的版本差異在於出現的位置和翻轉的次數,坦白講我自己本身沒有很喜歡使用單手出多張,除了難度高以外,用了以後通常都會有這些大師的影子...QQ但如果你很喜歡這種版本的Perfect Production,就另當別論囉! 題外話:不知道為什麼Mike教這招感覺比An Ha Lim清楚...

4. The Rolling Production

轉轉出牌法,這招被用在Mike的開場,從一開始一隻手出一張,變成一次出兩張,最後是一隻手出四張,不過在一次出兩張的部分教學被省略了,一次出四張的部分則有被另外拿出來當作Climax教學,這個手法我也很喜歡,但同樣使用之後會有大師的影子...

其實 舞台魔術教學 的內容不算太多,但大部分的確都是Mike自身程序的內容,教學的方式其實與An Ha Lim等韓國魔術師出的 舞台魔術教學 一樣,簡單來講就是從背後表演給你看XD 

這種教學法對於新手而言基本上是很難學會,而已經有經驗的老手則是要看招式的難度,像是同樣的教學法,An Ha Lim教得會讓人罵髒話,因為它的難度過高,細節要注意的部分太多,但是都被輕描淡寫帶過,而Lukas和Mike所教的招都相較容易一些(但還是很難),所以對於老手而言會比較好學。

以無聲教學來說我認為教得最詳細的是李昂軒出的The Evolution of Card Manipulation,不但有鏡子作為第二個角度,也有文字說明,除了這點還有提供整段程序的教學。 說到這個,有一點要提醒,Mike的教學都只有分段式的教,並沒有從頭演一次的教學,如One Ball Routine,就被分為好幾個手法分開教,但是他沒有完整從背面跑過一次的教學。 

整體而言,教學細心程度仍然不適合初學者,但內容來說,它的應用面比An Ha Lim的Monster1980還要廣很多,如果你想要認真走手法程序路線,我認為這仍是非常重要的教學,目前舞台教學最詳細的我首推The Red Envelope by David Sousa,不但是完整講解了自己的程序,並且在每個部份都強調「為什麼」要這麼做的原因,在我認為,魔術中的Why(為何如此)比How(如何辦到)更加重要,藉由知道原因,你也能了解大師的思維模式,這點是其他教學所沒有辦到的,當然也可能多半是語言的原因,在這點我想Lukas盡量以Booklet小冊子去彌補,值得讚賞。 

另外就是,這片 舞台魔術教學 真的只有教手法,如果你想要了解關於舞台觀念或是一些比較特殊如暗袋等系統,可以去看The Red Envelope by David Sousa以及ARTIST SYSTEM by Lukas,而如果想更進一步全面性地了解舞台魔術的觀念的話,也可以參考「搶救舞台魔術大作戰」

Review 評分:7.8

優點:多角度教學、教學內容應用度廣,教學內容質量高(多為冠軍程序內容)。

缺點:無聲教學較難以理解、無Booklet等額外補充,Credit方面似乎被遺漏了(還是因為這是Lecture DVD的緣故?) 

結論:新手可以先學習其他的 舞台魔術教學 之後再考慮這片,老手則端看你是否有要走手法路線而定。

About the author 

徹達 CHE TA

陳徹達 - 搞怪魔術帽創辦人,第一位將魔術結合網路行銷,在網路上教授魔術的華人魔術師。詳情請點擊上方「關於我」暸解更多。

{"email":"Email address invalid","url":"Website address invalid","required":"Required field miss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