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徹達 CHE TA 

2021 魔術道具購買終極指南!13年敗家經驗分享,幫助你省錢又能買到實用的道具。

0 Comments

魔術道具購買終極指南!13年敗家經驗分享!

如果你也是個魔術愛好者,或者說對魔術有到一定程度興趣的人,想必你會知道魔術的學習方式上,大致有兩個區塊可以切入,
那就是「手法」以及「道具」,而手法魔術跟道具魔術各有優缺點,也有一些是綜合的(需要手法的道具,我們下面會介紹)。

不過原則上來說「道具魔術」的效果都會比手法魔術來得強,所以很多初學者,或甚至已經學好一陣子的人,都喜歡買道具,想要藉此加強自己的表演內容。

當然我也不例外,我號稱13年敗家無數,雖然不及一些真的花超多錢的人,但好歹幾十萬也跑不掉,我想應該可以分享一些心得來讓各路新手、同好們少走一些冤枉路。

[fblike]

如果覺得文章內容不錯的話,歡迎按讚、分享、留言。

為什麼要購買魔術道具?

首先不可避免地我們必須要先思考,為什麼要買魔術道具?

除了前面講的「道具魔術的效果通常比手法魔術來得強」之外,其實還有很多原因。包括上手可能較為容易、可以更方便表演等等,像是商演場合就一定會有道具魔術的搭配,很少純粹手法魔術。並且,道具魔術的效果也更多元,如果純粹玩手法魔術的話,容易面對到效果重複等窘境。如果能加上道具的多元效果,那麼對表演絕對是加分的。

也就是說,以客觀的角度來看,學魔術買道具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因為多了道具你的表演可看性會更高。但大部分的人問題並不是「不想買道具」,而是「道具買太多」、「常常買到爛道具」、「買到用不上的道具」,所以才會有今天這篇文章(指南),希望能夠讓你買到自己真的需要且值得的道具。

購買道具之前要看指南的原因

很多人買道具都是看到想買就買,但是往往這樣的投資都是失敗的,原因大只有以下:

1.大部分的人會被魔術道具的預告所騙。

現代的魔術道具、教學片等,常常會用很華麗的預告來吸引人,並且常常會避重就輕去隱瞞自己商品的劣勢。

假設某個飄浮魔術正要推出,它可能會會主打「沒有線、沒有磁鐵、沒有任何支撐物」,讓魔術愛好者們都覺得不可思議,想說這一定是什麼絕頂神招,買回來才發現

「只能在某個角度中表演,而且還必須事先準備一小時,甚至只能在攝影機中看到無破綻的效果。」

以上只是舉例,我想表達的是現代道具太過氾濫,每天都會推陳出新,少有真的經過時間考驗的道具,所以往往這些道具有很多缺陷,如果只看預告片甚至是其他魔術師互相推薦,很難真的找到適合自己的商品。

2.多數人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除了道具可能廣告不實外,很多人其實買到的道具是不錯的東西,但是卻不曉得自己的狀況是否真的需要這個道具。如果你想要成為手法類型的魔術師,那麼就不能買太多道具感太重的魔術。我們會在後面提到思考自己想走的路線,讓你更了解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打個比方,我最近很愛玩「畫紙升牌」這個魔術(Sketchpad Card Rise by Martin Lewis),但是這個魔術如果你買到的是中距離或是遠距離版本(道具紙板很大),卻想要在比如聚會場合、聚餐場合表演,那就會非常不合適。

可能自己在練習時就會多少覺得不太適合,於是就不敢表演了。而實際上這個道具其實是有近距離版本的,如果有事先做過功課,了解到自己的需求,那麼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但多數人沒看到指南之前可能連這種問題都沒想過,看到很厲害的效果就想下單,於是常常買到用不上的魔術。建議購買前多問賣家該魔術的限制,盡可能避免這樣的狀況。


3.透過學習其他人的經驗,能幫助你省下很多錢。

通常我帶社團的時候,都會跟學生說:「你想買什麼道具,在哪邊買都沒差,但是買之前可以先問問學長姐或是我,這樣我們可以給你比較好的建議。」有時別人確認是雷貨,那麼就不用再踩一次雷,有時則是學長們可能知道更便宜的管道,可以幫助你省下一些錢。如果身邊沒有學長姐,我在這篇文章中也會盡可能分享一些建議來幫助你。


接著我們來簡單分析一下魔術道具的種類,以下只是很粗淺的介紹,幫助愛好者們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魔術道具:

看看這傢伙買到酷東西後燦爛的笑容(誤)

魔術道具種類分析

我們大致上可以將道具分類成兩種:

1.純魔術道具(技術含量低)

這類道具有著好上手、效果明顯等優勢,但是很多這類的道具都會有很重的「道具感」,道具感的意思是指「魔術效果能成功出現,但看起來就是跟你手上拿的那個詭異道具有100%的關聯」,如此一來觀眾很容易聯想到「喔,他只是因為手上有那個道具啦,不然根本就不會有這樣的魔術效果。八成那個道具有著什麼機關吧?」

舉凡:火鴿盆、紙袋花箱、空盒出物這類的傳統道具都是道具感偏重的。

2.手法道具(技術含量高)

手法道具意思就是沒辦法純粹拿來就操作出效果,必須要透過一定時間的練習才行。這類的道具通常會有關鍵的機關,但是透過手法呈現的話可以達到較為乾淨的效果,觀眾不容易認為你的道具有問題。

像是:一球變四、中國四連環、硬幣Shell、海棉變愛心、杯與球等

通常這類魔術可以做出「交代」,比如四連環會有一個環節是把還丟給觀眾檢查,這樣觀眾就會產生道具沒問題的想法。並且這類魔術道具因為需要用到手法,所以表演起來也會更有「魔術感」(看起來像是魔術師造成一系列現象,而非道具本身。)

大部分手法道具都會形成「經典魔術流程」,關於經典魔術想知道更多的話可以看這篇文章:〈如何透過學習經典魔術流程來增加自己的魔術實力?〉

在了解到了兩者的差異,那下一個問題就是你該怎麼樣決定你的購買比例。

純道具與手法道具的比例

新手:3:7
我推薦新手以3:7的方式購買純道具以及手法道具,也就是說七成的投資必須要放在手法道具上,這樣可以幫助你學習到更多基礎手法,也可以培養有關魔術的各種Sense。用手法道具表演的同時也容易學習到如何進行錯誤引導等魔術必備的技能。

至於純道具,通常是用在現階段難以做出的效果,比如現在還沒學到空手變出鴿子,但又想在這次表演中加入變鴿子,那麼妥協的狀況下用火鴿盆變出鴿子是可以接受的。像是把一些大物件消失、變換,也通常需要用到純道具的幫忙。所以這個比例建議在三成。

進階:根據自己的需求做變化,還是建議以手法道具為主。
進階的老手們,建議把重點擺在自己的需求上,多思考自己想走的路是哪條來決定要買的道具該數哪種類。不過以長遠的眼光來看,還是建議多以手法道具為主,因為通常老手都已經累積了一些適合自己的道具,不太需要買太多純道具,可以多增加一些手法道具,多學習經典魔術流程。


接下來就來簡單介紹一下我這自2008年起的敗家經驗吧,順便也會提到一下我大概是從哪些管道購買魔術道具的。

我的13年敗家歷程

初期2008~2011:

在我剛開始學魔術時,基本上能買到的道具都是自製或是副廠(其實就是盜版),原廠道具較少,當時只有「魔術魂」跟「收藏者」等少數品牌有在推廣國外原廠道具。這時即使不是正版的,也買得很開心,因為那時剛學魔術什麼都不會,看到什麼都想買、看到喜歡的就買、看到有人在推薦甚至吹捧的就買(或參加研習會)。也因此真的花了不少冤枉錢,當時買下到現在還有用的道具幾乎只佔我現階段收藏的3%左右。

我也是在這個階段開始意識到「怎麼每次參加研習會時都學得很開心,可是回家還是常常只會原本那幾招⋯⋯」其實這水很深可以講很多,但我覺得最直觀的答案就是「當時研習會基本上不會給你複習,只能自己做筆記」,通常學到最後就全部忘光了。即使自己有做筆記也不是非常完整。最近幾年開始有人開研習會會送講義或者教學影片,這樣情況就會好很多,但我個人還是覺得現場的話,針對個人的指導才是最有價值的。

這個階段雖然花了不少錢,但還不是最多的時期,最花錢的時期是中期。

主要購買源:網拍

中期2012~2016:

中期是學魔術已經有一定程度,甚至已經開始有一些固定的場合能表演(如比賽、嘉賓、國中小社團、大學社團、補習班才藝教學、商業演出等等)這時會比較考慮實用性,而不是自己想買就買。但由於這個時期算是國外道具大爆發的時期,

我當時尤其愛看英國的一門魔術評測節目叫做Wizard Product Review,每次看到這個評測評分高的產品就會忍不住買下來,但還是常常買了一些用不上的東西。當時會全信一些節目主持人的話(因為把他們當偶像XD),比如說四幣集合(Matrix)跟油水分離(Oil and Water)很不實用之類的。

但後來才逐漸理解到,節目主持人大部分自己表演的場合都是餐廳沿桌,所以會傾向於表演非桌面魔術居多,但其實也不代表這些魔術不實用,只能說要選對地方。(這就是我們要自己思考的,是否這個魔術適合自己。)

中期是花最多錢的時候,因為國外道具實在太貴,雷貨其實也不少,常常花了三、四千買了一堆用不到的道具回來。而且這時開始有廠商濫竽充數亂生產不實用的道具,所以過往常常道具用不到是「自己沒辦法用上」,比較偏自己的問題,到了這個時期有很多根本是為了賺錢而出的產品,不是自己用不上,是根本沒幾個人用得上,也是因此才有很多人會說某某道具或是大部分的道具是垃圾之類的,其實這句話背後的意義是代表現在的道具真的太氾濫了,而良心廠商又不多,所以品質差的道具才會多到讓人這麼氣憤。

雖說如此,但不代表沒有好用的道具,我也是在這個期間才用了一大堆錢換來我現在常表演的魔術。包括但不限於像是David Penn自己出的皮夾教學,Joshua Jay的火柴盒預言”Inferno”,G的Imagine等等。

只能說中期是一個血與淚的集合,花了一大大大大大堆錢,換來少少真的實用的魔術,這也是我希望大家可以避免的,如果可以用實在的價格換到實用的魔術,那才是對市場有正向循環。

主要購買源:原廠魔術道具代購


後期2017-至今:

這算是現在進行式,經歷了大概七年的中期時代,現在已經無欲無求(?),沒有太喜歡追逐新東西,往往看到大家在討論新效果也只是走馬看花,沒太放在心上。

因為這時已經逐漸發展出自己的魔術哲學,也比較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會有意識地「避開」某些想買但不需要的道具或研習會,著重在手法道具的購買,踩雷機率已大減(但還是會有意外XD)。

這時我反而會喜歡去找一些老東西,所以Aldo Colombini曾出過一大堆DVD,我也買了不少。而像一些經典如《魔術師的魔術》(Our Magic)也常常讓我一讀再讀。其實學到後期會發現,魔術實在太過於博大精深,如果什麼都想學,那麼什麼都學不好。

還是只能以目標為導向,先確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通常建議是完成一套原創流程,或是熟練一套經典流程先。),之後再決定自己想投資的道具或教學、書籍是什麼。

因為每個人的狀況都不太一樣,所以很難給一個準確的答案,但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如果是必須要「有意識地」選擇才行。

主要購買源:國內知名品牌如 黑手創藝魔術魂簡子製造等、原廠魔術道具代購:魔術里長伯


Ok,說到這邊也差不多該來實際進行一點練習,找出適合自己的道具了,這邊提供幾個簡單的思考方向給你參考:

如何找出適合自己的道具

1.思考自己想成為的魔術師(不是比較容易成為,是想成為的。)

雖然我常常說要訂目標,但對於沒方向的人而言要訂目標很難,所以與其想破頭,不如直接先找出自己崇拜並且「想成為」的魔術師類型,這樣你的目標會更好決定。

比如:我想成為像「賴柏承趙正明Eric Chien」這樣的魔術師,最終甚至能在FISM的舞台上演出!

而這類型的魔術師都是以創作原創表演為主,如果想成為他們這樣的魔術師,你就必須以此為目標導向。(如果這樣,那麼很多酷酷的魔術道具其實就不用買,反而應該買更多多用途的道具,並且去思考它們的可能性,或甚至投資時間金錢在自製道具上。)

如果是:我想成為職業沿桌魔術師!

那麼你更該注重的就是餐廳環境下能表演的魔術道具效果,所以這時太多需要用到桌子的魔術可能就比較不適合你。還有很多例子像是「補習班才藝魔術師」「商演魔術師」「電視明星魔術師」「劇場魔術師」等等⋯⋯我就不一一舉例。關於各種魔術師的例子,我在很久以前的文章中有介紹到一些:〈把魔術當志向?七種職業魔術師的類型介紹!〉

我想,這時就會有人說了

「可是,我就只是想要平常表演給朋友看而已呀~沒有榜樣怎麼辦?」

所以這邊有個附帶條件,就是「不是思考自己比較容易成為的魔術師,而是想成為的。」之所以要這樣設定是為了避免大部分的人以為自己只是想玩興趣,而沒有深入思考這個問題。

大多數的人其實是想成為更厲害的魔術師,內心深處一定有個榜樣,所以只需要看這個榜樣他會做出怎麼樣的行為、學什麼類型的魔術,就能夠幫助釐清自己需要的。不必有壓力,這邊並不需要你真的成為這樣的魔術師,但你可以做出跟這些魔術師一樣的行爲,這可以幫助你在魔術這條路上走得更順。

雖然不必人人都成為堯舜,但人皆可以為堯舜。

2.用極簡主義的方式思考是否需要

極簡主義其中一個觀念就是找出自己真正需要的物品,這點也能體現在魔術道具的購買上,我們在購買前可以思考幾點:

  • A.我是否真的需要這個物品?我有在什麼場合上預定要用上,或是我已經遇到了什麼問題現在必須要用上?
  • B.還是我只是想要這個物品,但其實沒有了這個物品對我的魔術之路沒有任何影響?如果是這樣,那我不該花錢在這個道具上,而應該花在真正需要且對我有用的道具上。
  • C.如果我現階段只能買一個道具的話,這個道具會是我的最優先項目嗎?

多運用這樣的思考方式,就能夠幫助你找出真的適合自己的道具了。

3.判斷自己目前的狀況與需求

接著我們再用另一個角度來思考狀況與需求這件事,我大致上把會需要買道具的人分成以下五種,你可以先判斷自己是哪個狀態,再思考這個狀態的自己需要的是什麼。我會順便附上一個我自己認為的大方向來當作建議。

  • A.新手:能幫助我學習到魔術基礎與正確觀念的道具或教學
  • B.學好一陣子的新手:能幫助我深入了解經典魔術流程的道具或教學
  • C.有固定表演機會跟經驗的老手:更深入的經典魔術流程以及適合自己既定表演場合的道具或教學
  • D.職業魔術師:能幫助我的演出更加神奇有趣且限制越少的魔術;能讓我更有特色的魔術。
  • E.以創作表演流程(Act)為目標的魔術師:能幫助我更順利完成原創效果的輔助道具;能幫助激發我更多創意的泛用性道具;我未來流程可能會用上的相關性道具。

多運用這樣的思考方式,就能夠幫助你找出真的適合自己的道具了。

4.不要把錢變成酷酷的東西

其實這點前面都提過,但我想要把它再提一次XD。因為酷酷的東西真的出現在眼前時,實在太過吸引人,必須要多多提醒大家注意這點。我知道你會看到很多酷酷的東西,我知道你很想買,甚至買之前就在幻想自己擁有這些酷酷的東西⋯⋯但大部分的狀況之下,你是不需要的。

3個原則找出實用的道具

除了思考自己的需求外,觀察某單一道具是否值得購買,其實也有一些原則,這是我自己整理出來的原則,僅供參考囉:

1.可以快速準備或是直接重新設定

如果是日常生活中要表演,或是頻繁換桌的沿桌商業演出的話,你勢必要考慮到重新設定的時間,所以選擇能直接重新設定的魔術會有很大的優勢,通常有這種特性的魔術我會很喜歡。

2.可以表演前或表演後給觀眾檢查

如果你是表演跟觀眾會有互動的魔術(不管是近距離還是舞台上的互動),你都要考慮道具是否能檢查的問題,因為這會很大程度影響到魔術的神奇性。因為大部分的觀眾都會有「魔術師的道具一定都有問題」的想法,所以如果你能在開頭或是最後把道具交給觀眾檢查的話,效果會神奇非常多。

3.道具本身看起來不可疑

道具盡可能看起來越平凡越好,太可疑的道具除非它效果真的超強,或是你有其他的合理原因,否則盡可能選擇日常生活中就能看見的物品來表演。

當然你可能會覺得四連環、杯與球跟海綿球這種東西根本日常生活中看不到,但其實它可以算作是一種「魔術文化物品」,這類的道具效果都很強,且有歷史意義與價值(可以讓你當成一種故事的呈現方式),所以這類道具我仍然推薦使用,但盡可能讓它們能檢查。(符合第二點)

推薦的道具

最後,提供一些我自己推薦的各種道具,大家可以自行參考。

新手:綠野仙蹤(Invisible Deck)、梯形牌(Stripper deck)、杯與球(Cups & Balls)、四連環(Chinese Linking Ring)、海綿球(Sponge Ball)、一球變四(Billiard Ball)、WOW、拇指套(Thumb Tip)、大幣(Jumbo Coin)


我自己常用的或我覺得不錯的:Card To Wallet(牌入皮夾)、Expanded Shell、靈動鑰匙(Haunted Key)、方塊入瓶(Cube In Bottle by Henry Harrius)、畫紙升牌(Sketchpad Card Rise by Martin Lewis)、Inferno by Joshua Jay(我的道具牌某次表演之後遺失⋯⋯有人要贊助嗎XD)

當然啦,個人敗家了13年累積的道具絕對不止這些⋯⋯有機會再陸續分享吧!

[fblike]

如果覺得文章內容不錯的話,歡迎按讚、分享、留言。

最後不免俗地來做個結論與總結,其實買道具還有很多地方可以探討,不過礙於篇幅,我們有機會下次再談囉!

最終結論

  1. 大部分的道具都很雷,所以必須要慎選。
  2. 如果你還沒有的話,先買古典手法道具如:四連環、杯與球、一球變四。
  3. 用極簡主義的方式思考自己是否需要這個道具
  4. 用自身的狀況判斷是否需要這個道具
  5. 用三個原則判斷道具的實用性

那麼以上就是這次魔術道具終極購買指南的所有內容了,如果你還有什麼想知道的相關資訊,或是想討論、想分享的,都歡迎在底下留言或是來信給我,我會親自回應你。

About the author 

徹達 CHE TA

陳徹達 - 搞怪魔術帽創辦人,第一位將魔術結合網路行銷,在網路上教授魔術的華人魔術師。詳情請點擊上方「關於我」暸解更多。

{"email":"Email address invalid","url":"Website address invalid","required":"Required field miss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