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個在學習魔術的路上需要知道的事
學魔術,真的是一條漫長的路,在我學魔術這麼長的時間中,擔任過學生,也擔任過老師,有比過賽,也當過評審,有被稱讚
Read More在前幾篇文章中,我們提到了關於「魔夜如何準備」
以及鄭昱煒老師帶來的「舞台魔術-球」課程、施裕淳老師的「主持人篇」以及Table老師的「執行與檢討篇」
還有獨立的「外傳」:李岳峰老師關於「如何練習」的進階教學。
如果你還沒看過這幾篇文章的話,可以到下面觀看:
本系列為長篇系列文,有興趣可以點擊其他篇章:
《魔術成果展、魔幻之夜,怎麼辦? 《魔夜實戰班》心得 (上集)》
《魔術成果展、魔幻之夜,怎麼辦? 《魔夜實戰班》心得 (中集)》
《魔術成果展、魔幻之夜,怎麼辦? 《魔夜實戰班》心得 (下集)》本篇文章
那麼今天就是最後一篇文章,也是最後的重頭戲
李昂軒老師的「舞台修正篇」
陳星合老師的「關於魔術,我是這樣想的」
以及
周代祥老師的「未來發展篇」
那麼我們就先從李昂軒老師的舞台修正篇開始說起吧!
其實早在約6年前我就上過不少次李昂軒老師的課程,
不管是研習會、還是工作坊,我幾乎都上過,
也學到非常多東西,而這次李昂軒老師又帶來了不一樣的內容!
這次基本上就是一個程序進展的心路歷程,
從最一開始的程序、到去日本、東南亞國家比賽,
經歷了不少次的失敗,然後不斷地在改程序,最後才變成現在大家所熟知的表演,
如果對李昂軒的表演不熟悉的人,可以到下面觀看他的表演影片:
[fblike]
這次課程在一開始是先讓兩個學生上去演自己的程序,然後再給予意見,
這是非常難得的機會,可以在「有壓力」的情況下表演。
兩位學生都得到了不錯的建議,而且其中一位學生剛好後面李岳峰老師的課程有用他的音樂去表演一段程序,可以讓人更清楚知道「同一首音樂其實還有很多不同的演法」
以及
「音樂的起伏點有很多層次的」,假設A在這首音樂只聽到3個點可以對,所以就只針對這三個部分進行動作或效果,但其實這首音樂有很多地方可以對點,實際上有6~10個,但是沒有概念的人很難在第一次聽音樂時就知道一首音樂能對的點有多少。(以及除了對點之外,你還必須跟著音樂演出而不是把它當背景樂。)
這個部分可能實際上有上課的同學會比較了解,
那麼我們繼續回到昂軒老師程序的部分,
我個人認為,看完整個心路歷程,有幾個點可以思考:
雖然這個做法不一定是對的,但基本上沒得獎就是一定有地方能改,這是可以肯定的。至於怎麼樣在大改的過程中不把自己的程序「改爛」,這也是一個需要額外研究的課題。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先做簡單的調查,問問身邊的朋友(一般觀眾)跟魔術師朋友甚至評審,喜歡哪些效果,不喜歡哪些效果、橋段,然後根據這些部分下去做刪減或更動。
至少知道大家都喜歡的橋段或效果的話,不會把比較好的橋段刪掉。
Ending真的很重要,所以過去李昂軒覺得「數大便是美」,所以Ending都是爆桶,把整個舞台塞滿雪花,看起來就是漂亮、效果好!
其實這個觀念我覺得真的值得現代魔術愛好者學習,因為很多時候我們都看過太多「大師」的表演,大師用意境當結尾、用動作當結尾、用劇情當結尾,覺得這些大師好帥好棒,所以就拼命學⋯⋯
殊不知自己的能力跟表演還沒有到該水準,根本無法做出這類型的結尾。
所以有時候,以前沒資源時代在用的「結尾」,反而適合新手們。
就像是雪花、爆桶、蜘蛛絲、噴牌機等等,這些商業演出也常見的結尾素材,之所以會常見,當然就是因為效果實用且大部分的人都喜歡。
但如果今天要讓程序繼續進步、甚至往上去比賽的話,就必須要審慎挑選自己想要呈現的表演,適合什麼樣子的結尾了。
這也是為什麼昂軒老師把原本的爆桶結尾變成動作結尾。
其實昂軒老師的程序其中有很大的改變就是「從有演桌變成無演桌」
以及「從走出場當開場」變成「站在定點開場」
實際上我也很認同老師說的
「站定點開場」比「走出場」難
因為定點開場等於觀眾會直接看到你的人,
神秘感少了一些,期待感反而增加,
那如果這個站定點的表演者沒有「讓人期待」的演出的話,
觀眾對他的好感就下降了。
所以站定點其實是很有挑戰性的,而走出場的方式則比較親切,
而且觀眾在一開始並沒有看到人,所以會去期待「接下來出現的表演者長什麼樣子」
而不是期待「這個站定點的傢伙是能表演得很厲害嗎?」
簡單來說就是走出場沒距離感,站定點有
當然各有各的優劣勢,昂軒老師本人甚至比較喜歡走出場表演,但是礙於自己演出的需求還有氣氛,最後選擇站定點。
Ending部分也是,老師本人想要大效果大畫面,但是他的程序不適合這麼做,所以最後改為以動作結尾。
雖然已經上過很多次老師的課,但這次上完課仍然收穫滿滿,
學習是需要抱持著「歸零學習」的心態,不要因為自己有些經驗,就覺得沒東西可以學。
我認為是學無止盡的,我常常會讓學生分享自己的魔術心路歷程給其他初學者聽,在這段過程中我也會跟著聽,甚至我也常常會學到一些平常沒有去想過的東西。
學生已是如此,當然李昂軒老師的分享就讓我學到更多了。
講完這麼多魔術相關,接下來談談這兩天唯一一個「跟魔術沒直接關聯」的課程吧!
那就是
陳星合老師的分享
基本上,這是一場他做過數百次的演講,
所以內容之豐富與啟發,是毋庸置疑的,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到這邊看一些片段
陳星合老師27歲加入太陽馬戲團,在之後回到台灣分享他這十幾年來的心路歷程⋯⋯
這些我就讓大家自己去搜尋觀看了,我們來講講這次的演講分享中,我印象深刻的一些點:
這點我想是很多人遇到挫折時需要的觀念,
尤其是新手要成果展上舞台前,一定是遇到超多挫折,然後很多人想放棄,
認為自己不適合做這件事。
但實際上呢?
沒有人一開始就是適合的(我講過很多次了,但我還是會繼續講XD)
我一開始被魔術社學長說「話術不行」到現在能夠自在表演、演講、與觀眾互動
第一次在陌生場合表演舞台魔術就是一個大悲劇(這說來話長,簡單來說我的任務只有變出條絲巾然後變出兩把傘、最後扇雪花,非常非常簡單,然後我搞砸了,而且還是在外校表演,我同學還來看。)
第二次在陌生場合表演舞台魔術又是一個大悲劇,表演兩分半的舞台魔術,從頭到尾沒掌聲(連結束的掌聲都沒有,主持人看了都尷尬,我回去超想死。)
另外還有一次參加才藝比賽結尾效果直接爆炸(我是說失敗)、社團嘉年華大失敗的表演(也是完全沒什麼掌聲,被新進魔術社的學弟看笑話)
⋯⋯
另外還有表演近距離演到被陌生人羞辱⋯⋯「等更多!」
說不下去了,但是經歷過這些失敗,並不代表就真的失敗
我的學生上台表演一堆破綻,下台被我罵死,
但我下一句就是「練好,下次不要再這樣」
表演破綻,當然要罵,但是這並不代表「你就不適合表演」
現代人太害怕失敗,以為「不去嘗試就不會失敗」
實際上,不去嘗試才是真的失敗,因為你永遠沒機會重新來過。
所以表演魔術也是一種脫離舒適圈,尤其是表演你不擅長或是沒表演過的類型。
而在這些失敗的過程中,很多人就失去了熱情
當然,失敗了、有挫折,當然熱情會降低,但他們不知道的是「如何重新點燃熱情」
熱情要怎麼重新點燃,就是這個子標題
「事情做好,就會有熱情。」
熱情當然是在表演好、觀眾反應好的時候,你才會有。
但是問題是你事情沒做好、沒努力去練,觀眾怎麼會有熱情的掌聲呢?
魔術表演之路,就是人生的縮影,
遇到挫折、失敗,你是選擇放棄、逃避,還是重新站起來?
要選擇去面對挑戰,還是當一個巨嬰,嗷嗷待哺,明明沒有很努力,卻也想要得到觀眾熱情的反應呢?(就像是嬰兒要求媽媽無條件哺育一樣)
這點我感觸非常深
因為我就是經歷了無數的挫折走過來的,
甚至寫文章也曾被人酸笑內容似是而非,不要臉什麼的。
有些人遇到這些挫折跟嘲笑,選擇放棄,
我也會感到挫折,當然也會抱怨,但是在這之後,就是爬起來,繼續下去。
這是我一直很感謝魔術的原因之一,因為我認為魔術教會了我如何面對挫折⋯⋯
當然回想起來,如果當初有個老師指引我,我應該就不會這麼慘了哈哈。(光是自己看書跟教學片,是不能避免這些挫折的,因為書可不會根據你的情況去教你該怎麼做。)
這些是挫折的部分,
但是當你「把事情做好」之後呢?
你能得到的當然也就更多了,熱情自然就有了。
所以,不要以為熱情會自然產生,熱情是需要自己去點燃的。
把事情做好,以魔術來說,就是
「演出一場好的表演。」
自然,你對魔術的熱情就會更燃燒了。
另外,「辦一場好的魔術表演」,也會讓你的熱情燃燒,這點在「耀星時代」的文章中,你應該有感受到。
簡單來說,要變強就是會經歷痛苦,
然後會有挫折,其實跟第一點我講的很類似。
但是很多人都認為自己是「天選之人」
比如看到有人比賽一次就得大獎,就認為自己如果要比賽,就要成為這種人。
但沒想到自己的天份、資源以及毅力、環境等條件的不同。
總之,你想要升級,就是會有困難痛苦,先做好心理準備迎接,才是重點。
這點其實我感觸很深,不過跟魔術「表演」比較沒有直接關聯,
跟《搞怪魔術帽》的經營比較有關,過去的我太在意別人的想法
我想寫出那種「大家都喜歡的文章」
但我發覺這樣只會讓我無法寫出我真正想寫,並且真的能幫助到我的讀者的文章
最近我做了問卷調查,
有讀者也經歷了「學了一堆招式結果用不上」最後看了我的文章
才知道真正重要的是表演、是思考如何讓現有的魔術變得更好。
這是我過去一直在闡述的理念,
但我卻因為太在意別人的想法,而導致自己都開始懷疑這個想法是否正確。
總歸一句都是「害怕聲音被聽見,然後被反對。」
但如果你害怕、害羞,那麼就沒有影響力,
沒有影響力,就無法改變環境,無法改變環境
就不能「回敬啟發你的人」了。
其實上面就是之後要分享的幾點,我已經一次講完了。
實際上,我認為聽一次星合老師的演講是不夠的,有機會的話,我想再聽一次,
更深刻地去體悟其中的道理。
最後,是這兩天最後一個課程了
是周代祥老師帶來的「未來展望篇」
其實這也算是替這十幾年來台灣的魔術社發展做一個總結跟分析,
也了解到了以前的魔術愛好者要學習魔術是有多困難,
其中提到了許多「魔術師未來的走向」
現代魔術師多半都是親力親為,一個人包辦業務、演員、藝術家、道具製作等等工作,
但未來的走向可能會更加注重團隊合作,
實際上這也是很多魔術師已經在做的事情。
多數人認為魔術表演是一個人的事,但其實要有效率地成長的話,多人的合作是必須的,
如果把魔術當成一個事業的話,就更是如此了,
當然不是每個人都想要把魔術當成事業來做,但重要的是
「如果要讓魔術更加進步,團隊合作能讓你的速度更快」
至於要怎麼團隊合作?
如果不講當職業魔術師這塊的話
單純講表演,我認為可以有幾個大項目可以分工:
表演者就是表演的人,有點像是演員,純粹演出現有的「戲」,也就是魔術。
導演則是「創造、指導表演的人」
大部分的時候,表演者跟導演的身份可以重疊,
但你也可以請人幫忙當導演來「修正你的程序」
道具製作的部分,就是我們認知的那種道具製作,
其實已經有很多魔術師,不管是職業魔術師還是比賽魔術師,開始把道具製作的部分外包出去,
在之前王重元所主辦的《大事》研習會,就有非常多關於這方面的分工以及各個知名道具師的介紹。
另外,除了上面三種項目分工,我覺得還可以有一個叫做「訓練師」的項目,
就是負責讓表演者跟導演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工作內容,等於是負責規劃跟監督進度。(這種工作在社團會比較常出現,但我認為出社會的人學魔術更需要這樣的監督。)
其實還有很多很多東西能分享,但是目前又寫到了四千字,我想就先暫時停在這邊吧!
畢竟活動還是要自己參加才能真正收穫到需要的內容,
建議大家未來也能多多參加RIC富有創意為學生們舉辦的活動,
個人認為CP值非常非常之高,只要你有用心學並且實際去運用,一定能夠得到比當初付出的時間跟學費多出好幾十倍的成果。
這一系列的超級大長篇終於結束了,大概全部字數加起來也有個兩萬字了吧?
其實這次的分享不只是心得筆記,更是由課程中講師們所點提到的部分,去做一些我個人想法的延伸。
我常常在上其他老師的課程時,發現其實大家所要講的「核心概念」往往殊途同歸,
所以不知不覺就補充上了我的一些額外的延伸想法,字數也就一發不可收拾(喂)
不管如何,這麼多字的內容,會看到這裡的你,一定也是對魔術充滿著熱誠,
也希望未來的你也能繼續如此。
那麼最後,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別忘了分享按讚,或是留言告訴我你的心得想法。
我們下次見~
最後如果你還想要回味一下之前的文章,可到下方:
《魔術成果展、魔幻之夜,怎麼辦? 《魔夜實戰班》心得 (上集)》
《魔術成果展、魔幻之夜,怎麼辦? 《魔夜實戰班》心得 (中集)》
《魔術成果展、魔幻之夜,怎麼辦? 《魔夜實戰班》心得 (下集)》本篇文章
學魔術,真的是一條漫長的路,在我學魔術這麼長的時間中,擔任過學生,也擔任過老師,有比過賽,也當過評審,有被稱讚
Read More如果你也是個魔術愛好者,或者說對魔術有到一定程度興趣的人,想必你會知道魔術的學習方式上,大致有兩個區塊可以切入
Read More台灣舞臺魔術發展史上,台大魔術社一直佔有很重要的位置,所以台大一直以來也研究傳承了不少魔術相關的理論以及秘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