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個人認為,舞臺魔術是一種很不錯的魔術表演體驗,而且也是一種創作自己魔術作品很好的方式,大部分的舞台表演不需要說話,所以可以無國界地表演,我們可以看到世界各國的舞台魔術演出,但卻不需要了解這個國家的語言。
國外曾經有位魔術師跟我說到:"Watching magic doesn't need a translation."
當然,近距離魔術也可以不說話演出,但不可置否的是大部分的時候我們還是需要說話來表演近距離魔術。
不過近距離魔術好像是比較平易近人,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站上大舞台,我們常常只能在很厲害的魔術大會上看到一堆厲害的大師、參賽者站上一個漂亮的大舞台上演出,享受如19世紀劇院魔術師般的體驗。
但是一般的新手或是想要在舞台上展現自己作品的魔術師,卻沒有一個適合他們發揮的舞台。
於是,在這樣的環境條件之下,我們開始了一項試驗性的活動:「二分鐘舞臺魔術交流賽」。
[fblike]
如果覺得文章內容不錯的話,歡迎按讚、分享、留言吧!
活動起源
《二分鐘舞臺魔術交流賽》的概念最初是源自於「高雄市魔術協會」的想法,因為協會有一些想嘗試表演的人,但是苦於沒有舞台能訓練自己的表演感,加上又是新手,所以往往無法直接參與一些比較高水準的賽事。
以台灣的現況來講,如果不是跟大學魔術社有關的人員,很難有一個正式舞台能演出。久而久之就會失去創作、練習魔術作品的動力。
所以我在聽到了協會理事長-陳炳榮老師提到了這個「二分鐘比賽」的想法後,就決定支持一起主辦活動。
我們在2020年四月成功舉辦了第一次的《二分鐘舞臺魔術交流賽》,下面是回顧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dYsfvuXRn4
當時活動地點在高雄的奇克斯娛樂,活動場地是比較偏中小型的舞台,當時有八位參賽者參與活動,整體氣氛也很好,所以這也讓我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為何擴大舉辦活動
我自從2013年開始參加魔術比賽,這幾年間其實看到不少的狀況,其中最主要的有幾個:
1.表演場地:我個人認為魔術表演最適合的環境還是封閉型的劇院,但除了最大型的幾個比賽像是808魔術大會、TMA魔術大會之外,剩下的比賽往往都沒有辦法提供室內的表演場合,即使有這樣的比賽也很少固定舉辦。
2.評審制度:當參賽者時,有贏有輸,有時候其實也不知道自己贏在哪、輸在哪,不曉得未來改進的方向要往哪邊走。我唯一參加有評審給予意見的比賽是2015年的台灣魔術研討會,不過很可惜後來這項比賽也沒有繼續舉辦。大型比賽還有一些是有這樣的機制(賽後由評審會議的方式給予參賽者建議),但一般的比賽還是需要你私下自己去問評審。當然有人可能會覺得那就自己去問不就好了嗎?但通常這樣的方式只能個別詢問,沒辦法一次知道所有評審的意見,且評審如果沒有特別準備這件事的話,有時也無法給予更全面完整的建議。
另外就是評分制度的方式,大部分賽事評分比較由評審自由心證,沒有分細項目,雖然不能斷定這兩者(分與不分細項)到底有沒有巨大差別或是優缺點,但我在看了HHI TAIWAN 世界街舞錦標賽台灣站賽事評審心得影片後,發現這樣的模式也許不錯,所以著手花了一些時間完成了「專屬於魔術」的細項評分表(參考了HHI、FISM等Judging Gudielines):
有了這次的經驗後,我們也會持續修正這樣的評審制度,希望能透過這樣的制度幫助魔術領域更加完善。
3.參賽資格:如同起源部分所提,大部分的新手其實並沒有辦法直接完成一套完整5~8分鐘的表演,再加上台灣在這五年來比賽越來越少,幾乎只剩下大型國際賽事可以參加,這對新手或是中階老手不是很友善。如果真的有完成過自己的魔術作品,參與過比賽的話,應該會很清楚魔術是需要花長時間「培養想法」「修正」「透過經驗成長」的,要直接從零變成可以參加國際賽事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國際賽事連一些國內好手有時都無法取得資格,更何況是新手。
《二分鐘舞臺魔術交流賽》的宗旨就是幫助新手或是想上台的老手能有一個更低門檻的環境參賽、表演、取得經驗與回饋。
我們在「奇克斯娛樂」提供的場地所舉辦第一次活動得到的迴響還不錯,加上我希望能把上面幾個狀況改善,剛好因為我所指導的「高科大魔術社」在2016年開始陸續舉辦了幾次的大型售票成果展晚會,社員幹部們透過幾次經驗,已經具備舉辦大型活動的能力,所以這次就跟「高科大魔術社」一起合作將場地舉辦在「高雄科技大學 第一校區 D001 演藝廳」,也讓更多新手有機會站上大舞台取得演出經驗。
我們所做的第一大改變就是增加了海報主視覺,讓這個活動的質感更加提升,也讓更多人在網路上因為看到了有質感的宣傳而感到興趣。
主視覺設計概念與設計師的心得
公布海報主視覺後,收到了非常多正面的回饋,我想大家也很好奇為什麼設計師會這樣子設計,就讓我們來看看吧:
《二分鐘舞臺魔術交流賽》主視覺的設計師MT的話:
身為主辦方的一員,我認為延續魔術表演與發展的活絡極為重要,其中一大關鍵為新人培育,同時有作品呈現,值得被重視與關注,因此協助設計文宣。魔術領域的表演與實作知識深不可測,須實際表演方能有所體悟,學海無涯,深藍為底。
中間的部分想表達的是,在多元方向的魔術領域中,許多新人表演者入門後遇上瓶頸難以突破,有些則表演一段時間後較難尋求流程實質的回饋,他們也反應現在極少適合的舞臺練習舞臺感或嘗試新招式等。對於這些表演者們的困惑便以顏料混雜的背景為底,以月亮表達空靈失意之感。
而「二分鐘舞臺魔術交流賽」的概念直接提供舞台讓表演者呈現作品,並且透過進行評審會議給予之建議修正自己的表演與進步,不管是新手或已經有不少經驗的表演者皆能持續往前邁進。擁有長期表演經驗的評審委員們正引領這樣的正向道路,因此以他們之形象排版建構並置中,表達出以表演實戰為核心,帶給人光芒與希望。
整體的呈現簡單明瞭但卻富含意義,期許渺小的活動能夠造就些許響應及共鳴,提升魔術表演與發展。
《二分鐘舞臺魔術交流賽》以新手培育為主,為交流會性質之活動。這次除了擔任文書資料處理與文宣設計之外,因人手不足而臨時擔任了舞臺監督。雖然今年已第二次舉辦,但格局卻比前一次大型許多,同時也是第一次執行新制定的活動流程及評審評分制度,因此還有許多可以改進的地方,我們會繼續加油。
謝謝百忙之中抽空前來觀賞的觀眾。這次一般觀眾特別多,尤其是國小年齡的孩童。能夠讓一般觀眾及孩子有個空間和機會觀賞魔術表演,我感到無比開心。
特別感謝高科大魔術社協助租借演藝廳與擔任場內工作人員,也有幾位魔術領域的魔友協助入場簽到處的部分,謝謝你們無私的付出。感謝五位評審的專業與辛勞,還有馬克斯老師的精彩表演與特地帶著學生南下參賽支持。
起初我們希望都能給予新手與老手練習舞臺感的機會,所以開放非常多參賽名額,謝謝所有參賽者呈現了許多不同風格的表演,但我們人手不足無法在細節上盡善盡美,我們會繼續調整改善。
最後再次恭喜所有得獎者,希望交流賽的肯定與意見回饋能成為你們再次進步且持續上台表演的動力!
2020 第二次 二分鐘舞臺魔術交流賽 評審訪談
這次活動結束後,我們特地採訪了除了我以外的四位評審委員夥伴們,分別是:
- 2017 808魔術大會 冠軍 鄭昱煒
- 2018 PSY 魔術大會 冠軍 彭閔
- 2019 UMCA 魔術大會 冠軍 潘兆其
- 2019 UMCA 魔術大會 季軍 林威廷
就讓我們來聽聽這次的評審們的訪談吧:
來自資深前輩的話
除了評審之外,這次也有不少老師前輩支持我們的活動,下面分享給大家其中兩位老師的心得:
奇克斯娛樂 團長 林長豫
這是一個適合所有人的舞台比賽,可初階可進階,也可以幫助喜愛舞台魔術卻無從入門的魔友,或是想比賽的魔友。
我非常鼓勵無論是初學者還是舞台老手參加這個活動,這是一個自由的比賽,初學者可以放手去展現自己,挑戰極限,老手可以拿來嘗試新元素,從兩分鐘開始去慢慢完善新的表演。
參加比賽可以幫助自己的魔術更加成長,看到更多更遠,也會讓自己的標準更高。新手如果有機會務必要去嘗試看看比賽,一次也好,絕對會有不同以往的感受。比賽的心態,對我來說跟任何表演一樣,用最自然最享受的狀態去進行表演,就會是你最佳的狀態。
朝陽科大魔術社 舞台指導老師 馬克斯
這是個增進大家互相交流機會的比賽,能夠增加大家演出的機會,畢竟在台灣能夠表演自己程序的機會不多,因此我很鼓勵大家參加這個活動,有這樣的舞台跟機會能表演自己的作品在台灣是不很常有。
對於這次的評審制度我覺得能夠列出這麼多的細項很棒,這樣參賽者才能知道自己的哪方面不足,更能有效率的去提升自己的演出。我認為參加比賽不管對於增進自己的任何部分都能夠有很大的進步,表演術、流程以及能夠跟不一樣的表演者交流,增廣見聞,新手第一次參賽希望能夠著重在把自己的表演演好演穩,練習量要夠。
那麼以上就是我們這次活動的一點分享,希望能夠讓更多人知道有這麼樣的一個展現自己作品的機會。如果你也對表演魔術有興趣,想要體驗站上大舞台的感覺,或是想知道自己的表演有哪裡不足,想尋求更多建議跟幫助的話,歡迎參加我們下次或是相關的活動喔!
這篇文章是比較偏向活動本身以及評審心得方面,我們的下一篇文章則會介紹各個參賽者,以及附上參賽者們的心得喔!
你也想要參加這樣的活動嗎?歡迎在底下留言告訴我你想要做哪種類型的演出?(手法、劇情、物件等等)
ex: 下次我想要參加比賽,組一套優雅的短棒表演!
那麼我們下篇文章見~
[fblike]
[…] 為什麼新手需要《二分鐘舞臺魔術交流賽》這樣的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