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術表演跟電影其實有很多類似之處,所以很多人都會把電影拿來跟魔術做對比,
因為兩者都不是真的,但是都具有娛樂性。
但很少有人想過
「為什麼人們喜歡電影,以至於它變成大眾娛樂,而魔術則總是小眾呢?」
人們是喜歡看魔術 但更多一般觀眾是把魔術當謎題
把魔術當謎題大多情況不是觀眾的錯,而是表演者沒有正確的演出
當然電影會比魔術熱門,還有其他原因⋯⋯
不過重點是:
如果我們能把電影中所常用的技巧,拿來用在魔術上
,那麼就能夠讓你的魔術更吸引人了,不是嗎?
接下來就為你介紹 5個把經典電影技巧應用在 魔術表演 上的方法:
[fblike]
對了,如果覺得文章內容不錯的話,就按個讚、分享、留言吧!
2
2.猜得到你要演什麼,但就是演得好看
我覺得有時更高的境界,反而不是創造出沒人看過的表演
而是「明明就已經知道你要怎麼演,但覺得好看」
這就是必須要有深厚的表演術以及扎實的手法、程序架構才行
舞台魔術就像是 Sebastian Nicolas、Norbert Ferré,或是近距離魔術的前田知洋
他們的表演都並不是以「意想不到的效果、神奇的魔術招式」為主, 而是以扎實的演出、深厚的手法底子,讓人們看不膩他的表演 。
就好比你在看經典的電影一樣,明明知道結局一定是邪不勝正,但仍然會跟著主角一起緊張。
明明知道電影中,最後世界危機一定會解除,但仍然跟著冒手汗。
這就是經典的力量。(Classic Force...開玩笑XD)
3
3.不要以特效(魔術效果)當作唯一賣點
好的魔術效果,就如同電影的特效一樣, 會讓整個表演(電影)昇華到更高的境界
但也如同電影一樣,如果你的表演,只剩下魔術效果, 那麼就不是一個好的 魔術表演 。
就如同很多特效做非常好的電影,未必能成為好看、受歡迎的電影一樣。
現代人表演魔術,都太過於注重手法、效果的呈現, 反而不在意整體、演技,
這樣子也許你的表演能突出一時,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就會漸漸被淘汰。
但是真正的經典,是不會被淘汰的, 就像電影「大國民」或是「教父」一樣, 放到現在來看,仍然好看、仍然經典。 大國民除了本身有電影技術上的突破外,劇情、演員的演技,也非常吸引人。
所以就跟電影一樣,「魔術不能只有效果」。
4
4.令人意想不到的結尾
很多知名的電影都是依靠「神結尾」進而變成經典名作的,像是:
靈異第六感 The Sixth Sense (1999)
刺激驚爆點 The Usual Suspects (1995)
鬥陣俱樂部 Fight Club (1999)
特別是在公布結尾的大逆轉時,還會開始「回想」電影之前所埋的「伏筆」
原來這些「伏筆」都是有用意的,讓觀眾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進而這樣的表演會讓觀眾覺得非常精彩!
魔術表演 中,我看過將這塊做最好的,就是Ta Na Manga的表演了
他們的表演簡直就像是一齣上演著大逆轉的迷你電影
當然由於表演長度的關係,鋪陳沒辦法像真的電影一樣那麼多,但是仍然不減其表演的精彩性。
Ta Na Manga的表演,可打開中文字幕觀賞:
5
5.與眾不同的程序結構
電影跟魔術一樣,都有一種是所謂的「公式結構」
知名的各式超級英雄系列電影,就有不少例子是使用公式結構,英雄電影結構大概如下:
1.主角是個平凡人,有著常人都有的困難
2.遇到了某個契機,擁有超能力
3.藉由某個事件,才從「原本只有超能力的人」變成「有超能力的英雄」
4.打擊一個跟他能力類似的反派
最初的蜘蛛人電影 (2002),便是走著這樣的結構,而後的新版蜘蛛人,或多或少也都有這樣類似的情節
換到魔術這邊,也有許多人的做法是很公式化的:
1.開場先拿一條白絲巾,然後變成某個主軸物品(球、牌、棒子等)
2.單個物體的消失出現
3.單個物體的增多、變換
4.最後大物體或是多物體作為第一段收尾(八顆球)
前面有提過,這樣的結構演的最好的是Yu Ho Jin,在他之後便有非常多人學了這套公式,套用在自己的表演上。
這樣的公式做法,很穩,但是就顯得了無新意,
所以當你有辦法創作出「新的程序結構」,就會顯得非常與眾不同。
以電影來說 黑色追緝令 Pulp Fiction (1994) 的結構就非常特殊,
就連以現代的眼光來看,也沒有幾部電影能做到這個程度,也因此這部電影在影史上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性。
魔術來講的話,如果要突破既有的結構,就必須用完全不一樣的思考模式,
甚至「刻意跳過」有人做過的方法,才有辦法達到。
OK,那麼以上就是5個把電影技巧應用在魔術上的方法,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或是覺得文章對你有幫助的話,別忘了在底下按個讚、分享,
最後如果你有任何問題,都歡迎你在底下留言,我會親自回應你。
第一點有錯別字喔~是哏不是梗XD
已改囉,不過怕人們看不懂還是附上原本的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