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徹達 CHE TA 

魔術雜談:魔術經歷《不表演魔術的魔術師》

0 Comments

說來有趣,跟一些朋友聊天時,會發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魔術經歷。

我個人的魔術經歷大致如此:

1.入門期:那時先以撲克牌魔術入門,看了一些教學帶,一個月後上了大學加入魔術社,跟學長們有一搭沒一搭地討論魔術,順便偷偷參加交流會,被一些前輩們的招式嚇傻,但也知道自己想要的是表演給一般觀眾看的魔術。

2.大學期(一):這時瘋狂練魔術,大一的時候每天晚上十一點到凌晨四、五點都在練習,大部分是練撲克牌魔術,那時幾乎什麼都不懂,所以什麼都想學,還好看的教學算是還不錯的(Michael Ammar , Daryl , Bill Malone , David Stone 等)所以沒有讓我走太歪。

3.大學期(二):這時開始不斷表演,一有機會就表演,不但演給身邊的人看、剛認識的朋友看,還給餐廳的學生看,上街頭表演給陌生人看,隨身帶著一堆魔術道具(不誇張,我以前是不只帶撲克牌的,包包裡絕對一堆魔術道具),然後開始接了一些社團教學,所以也在教國中、國小生的時候不斷磨練自己的表演技巧。這時開始組我的海綿球程序(經過了幾年磨練後,這套程序已經變成我必演的魔術了。收錄在《搞怪海綿球》課程中。)

4.大學期(三):因為學校要準備成果展,所以雖然入門是以近距離的撲克牌為主的我,在大學一年級下學期時就在準備成果展了。剛學魔術時的我覺得韓國的李恩杰(舊譯李永軍)變鴿子好酷,加上以前就很崇拜變鴿子,所以當時變鴿子一直是我的夢想,不過我魔術生涯到現在沒變過半隻鴿子,這又是一段故事了。

總之,我開始練習舞台魔術,當時我以撲克牌、雨傘、蠟燭為主,東抄西抄,也沒什麼人教,反正誤打誤撞就上台了。演得還可以,高中同學來看還特地寫部落格稱讚我一番,害我當時以為自己很厲害。

5.大學期(四):當上社長後準備第二次的成果展,這時當然不能只有以前那個等級,所以開始不斷研究舞台魔術,那時候主要從Andost的文章中學習知識理論(當時可沒有搞怪魔術帽呢XD),然後開始構建了一套其實也不怎麼樣的表演(同樣當時覺得自己超強)。

6.大學期(五):在大四的時候也因為成果展,而且那時聽了「周代祥老師的舞台魔術課」,覺得功力大增,想做一套比較有創意的表演,在一些朋友的幫助下弄了一套當時也認為很厲害的表演。(其實初版非常糟)

當然雖然(三)~(五)好像都在弄舞台表演,但其實那段期間我一直持續在練近距離魔術,包括硬幣、心靈、橡皮筋、撲克牌等等,然後開始因為打工(教魔術社團)有了些錢,亂買了好多道具跟教學,也大部分是互動、近距離魔術為主。我的互動表演功力其實大部分是因為教魔術社團而練起來的,說實在要你固定每週去外面表演給陌生人看,壓力挺大的,但如果教國高中社團,其實一兩個學期就換一輪學生,你可以準備8~16個魔術輪流表演,就能一直練到一樣的魔術了。

所以大學時期我其實是近距離 & 舞台魔術雙修,而且舞台魔術還比較爛。

前女友當時看了我在餐廳表演近距離,然後又在小舞台表演完了以後只跟我說一句話:

「還是不要演舞台了吧,你變近距離比較厲害。」

但在這之前,在我剛學魔術時,學長曾說過「徹達你說話不太行」,所以~有效練習跟實戰就能進步啦。

緊接著進入

7.出社會期(一):這時大概就是22歲左右,那時我一邊經營搞怪魔術帽,一邊接教學跟表演,妄想當一個全職魔術師XD,當然同時也有個比賽夢,因為在我之前社團從來沒有一個人比過賽,當我跟學弟們說我想比賽時,他們都覺得我在做白日夢。

所以那時我特地為了學一些更厲害的表演理論,北上參加了「巨彥霖舞台魔術研習會」,當時參加完以後還寫了一篇文章呢:
https://hatemyhat.com/cblecture/(時間是2012年九月,還真的是一出社會就想孔想縫地想比賽)

後來也經過了一年的準備,2013年終於站上了第一個比賽的舞台,得到了第三名季軍,其實那時沒太有把握能得獎,只知道自己演得還不錯,靠自己的努力獲獎真的很有成就感。

那時的第一名跟第二名,分別是陳育軒 海爾 跟 趙昱鈞,參賽者也有好多是後來的戰友,但到寫這封信的現在,還在比賽的戰友已經少之又少了。

8.出社會期(二):除了後來又再比了一些比賽之外,也開始把更進階的觀念帶到自己教的大學社團,也因此這時逐漸有比較有水準的表演出現。

後來連獲得了兩、三個獎,但自己的表演也因此進入瓶頸期。

9.社團學生獲獎:因為自己過去的經驗累積,加上各種傳承與各方面的幫忙,社團的學生開始獲獎,甚至也能在北部的比賽中得獎。

在社團中,有心前進的學生想進一步去比賽已經不是白日夢,而是有一條明確的道路可行。(再也沒人敢說去比賽是一件好高騖遠的事了)

10.瓶頸期:最後,就是瓶頸了。也許自己真的有不少經驗,但比起頂尖的魔術師們,還是差了一截,我一直在用各種方法去揣摩「到底差在哪裡」,但始終得不到一個明確的答案。

剛好也在這時,Lukas Class來台灣開課,就是那位我崇拜老久了的大師-Lukas,雖然也猶豫了一下,但最終我還是參加了課程,沒想到就真的已經上了一年之久的課。

11.現今:那經過了這一年,有什麼突破嗎?我個人覺得是有非常明顯的幫助的,不過細節我就等未來再說吧!能寫得太多了。

只能說這個時期開始,我看魔術的眼光不同了。

過往我只把魔術分成「For 魔術愛好者、魔術師的魔術」跟「For 一般觀眾的魔術」

而比賽的作品,通常會被歸類在「For 魔術愛好者的魔術」

但是隨著經驗跟學習增長,逐漸這個界線越來越模糊,我開始覺得沒有所謂的「絕對」

而是把魔術看為「一體」,不再想區分「舞台魔術」與「近距離魔術」

因為在我看來,兩者是有極大的相關的。(當然你用其他面向看可能又有很大的差異,但我看到的是共通點)


在這之後,我開始把魔術用藝術的標準去看待,看得越細,就看得越清。

所以你會發現我越來越常把學魔術跟學音樂做比喻,因為我覺得有異曲同工之妙。


那說到這,其實在出社會後,除了教學的機會外,幾乎已經很少有表演近距離魔術的機會了。因為我的理念就是要把會的表演到精湛,所以我需要的是不同觀眾讓我練習相同的表演。

不過顯然出社會後我的生活圈無法讓我做到這件事,

也因此,除了教學時的額外演出之外,我幾乎成了平常「不變魔術的魔術師」。

也是因為這樣的經歷,讓我更深刻覺得,對於社會人士(的生活圈跟時間條件)而言,

其實表演舞台魔術的CP值更高。

只要你有演出機會(其實我可以幫忙找),一年也就那幾次,你可以有明確的時間安排自己的練習以及創作,擁有自己的作品之外,訓練自己的表演能力以及對魔術的Sense。而不是一直買新的魔術道具或學新的魔術給同一批朋友、同事看。

那種專精自己的作品進而成長的成就感,真的難以形容。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見過太陽。」Emily Dickinson


當我感受到了這樣的世界,我就回不去那種「學一招新招,現給身邊朋友看」的狀態了。

其實剛學魔術,會很享受表演魔術的成就感,那時光是表演一個預言魔術,就能取得多大的驚呼與掌聲,幾乎都讓我快忘了我只是個學魔術才幾年的毛頭小鬼,那一瞬間好像我成了魔術大師,受眾人崇拜。

但我現在知道,那些不是我,那些只是大師們的遺產。

拿著遺產揮霍,並不值得炫耀,那只是老爸有錢。

對我來說,效果強的魔術,就像是老爸的錢一樣,再怎麼多,也都不是靠自己得來的。

而自己孕育出來的作品,受到認可時,才是真正對自己的肯定。

那時,也才更接近了「真正的魔術」。


這也是為什麼現在我雖然表演有時得到很大的反應時,也會很開心,但是如果我的表演內容沒有「自己的Sesne」在裡面的話,我就會覺得「這只是假借我的身體表演而已,掌聲該歸功於原作者。」


如果你瞭解了這段經歷,你應該會比較能理解我推廣「魔術比賽」跟「創作屬於自己的魔術」,甚至推廣「多參加魔術大會」一類的事。

當然,每個人玩魔術的目的不同。


社團也有學生只為了一次難得的機會而努力一年上舞台表演,就這麼一次之後便不再上台。

有的學生學魔術只是為了要多個能夠炫耀的才藝

有的學生學魔術只是因為一開始對魔術的秘密感到好奇

有的學生學魔術是為了認識更多女生,有更多的話題


我個人,一開始是對魔術神秘的一面感興趣,但現在的我,是對魔術藝術的一面充滿熱情。

一開始的目的,也許只是簡單的原因,但不深入接觸,怎麼知道未來會是如何呢?

了解後如果沒興趣,那其實也很正常,了解後如果感興趣,那也許魔術世界就增添了一個生力軍。



如果未來有一天,能騎著機車,沒幾步路就看到某個商店的二樓開設著「OOXX魔術教室」,就像音樂、舞蹈教室那般,那麼我想那也是魔術正式被大眾認可為藝術的一日吧。


說到這裡,提到了Lukas Class,就不得不提我除了Lukas之外的另一位老師 小黑 李岳峰,即將在我們這次大學成果展上擔任嘉賓演出,除此之外還有三位國際級的嘉賓表演者,當天仍然可以現場購票,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可以到此:
https://www.facebook.com/NKUSTmagic/posts/3582324681792002

About the author 

徹達 CHE TA

陳徹達 - 搞怪魔術帽創辦人,第一位將魔術結合網路行銷,在網路上教授魔術的華人魔術師。詳情請點擊上方「關於我」暸解更多。

{"email":"Email address invalid","url":"Website address invalid","required":"Required field miss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