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學魔術的十二年歲月裡,
大概有將近十年都是在當老師、指導者的角色,原本只是社團的社長,教學弟妹魔術,很快就變成了國中、高中社團的老師,最後變成大學魔術社的老師。
也從原本只是教學生變會一個魔術,變成思考著要怎麼樣讓學生變得更理解魔術,成為更完整的魔術表演者。
在這段期間裡,其實仔細觀察,可以發現一些學生們的「共同點」
通常剛學魔術的學生會有下面的共同點:
1.想學效果強、看不出秘密的招式
這無可厚非,大家都有過這樣的時期,所以我會好好跟他講解魔術真正重要的不是招式效果,而是如何去呈現、如何把每個部分做到完美,又或者白話一點,學魔術先把基本功練會才是最重要的。
2.以為沒聽過的東西就很厲害
我曾有學生從某些地方聽到一些「不明覺厲」的術語或名詞之後,就覺得那個「聽起來很厲害、沒聽過的」好像比較猛!
比如說 之前有個很紅的詞叫「雙重現實」,大部分用在心靈魔術表演中,也許你聽到某某人在聊這東西,就覺得「哇,雙重現實好像很強!」
當初我學心靈知道「心理強迫」這東西時覺得「哇這也太猛、太酷了吧」,也確實這東西真的很猛,但如果不是真的學到一個程度的話,先學這個並沒有太大幫助。
曾有個學生還不太會控牌但是卻先學會了雙翻,那這樣真的是本末倒置了。
大部分的人就是會因為看到「很酷的東西」而往那個方向學,接著就逐漸走偏,以為只要自己沒聽過的就是需要、該學的,實際上,你已經聽過的才是更該精進的。
打個比方,法式落下一定很多人學過,但沒幾個人真正理解過。包括手指頭的放鬆跟緊繃、眼神的時機、肢體的重心移動、各種應用等等(用講的當然很輕鬆,實際示範學起來可以學一整天,而真的要理解融會貫通則又要好一陣子。)
我常看到一些經驗老道的魔術師卻沒辦法做好一個法式落下(或是消失物體的手法),原因就是因為大部分的人不會去在意這個細節,但細節就是造就完美的關鍵。
魔術越有細節,就越具欺騙性,你的魔術效果就越強。
我們常說「這個人氣場很強」,但從來不清楚為什麼,實際上一個關鍵就是「細節」。
細節越強的人,氣場自然就強。
而學了一陣子魔術的學生,如果當初沒有好的老師或教材帶領,反而想法會更加偏差(有經驗的老師應該都有這種感覺)
大概會有下面幾種情況:
1.手法強(會很難的技巧)才是王道
確實手法非常重要,但是通常這邊指的是「會很難的技巧」,但這其實不叫手法好,過去我那個年代有很多人愛練習Sick(一部很難的硬幣魔術教學DVD)裡面的招式,然後在交流的時候表演。
但通常都是一堆Flash(破綻),雖然他的確能執行這些手法,但是滿是破綻,並不是真的「手法強」,不過很多愛好者都覺得能練起來這麼難的技巧很厲害,因此造成了一股奇怪的風潮。
2.手法不重要,會很多能騙倒魔術師的才是王道
另一個剛好相反,通常發生在心靈魔術上,因為大部分紙牌、硬幣等基本魔術物件的原理都相通,所以很難完全Fool到魔術師們。而心靈魔術要不是方法鮮為人知,要不就是方法獨立(只為了單一效果而誕生的方法),所以很容易Fool到魔術師。
能Fool魔術師其實也不是壞事,但是如果為了騙而騙我覺得就沒必要了。
而通常,要表演好一場魔術的話,手法會是很關鍵的。你不用會很多手法,但是幾個關鍵手法一定要做得好。
就連心靈魔術也需要一些偷換的技巧,所以要說手法不重要是有點太誇張。
騙倒魔術師為目的,我認為也沒有這麼王道。
講完了上面情形,該來講講「學魔術大多數人都忽略的重要思維」了
之所以會提到上面的情形,是因為大多數的人沒有這個思維,所以才會有上面的情形。
這也是我學魔術都快十年了才領悟的道理。
那就是
「學魔術必須有系統、循序漸近,而且是長期的。」
有系統代表 由淺入深,而且目標明確。
就像是學空手道,很明確告訴你要先學什麼動作,之後去考段位,接著繼續往前。
一直到拿到黑帶前,都不能算是「已經會空手道」
而就算拿到黑帶,也未必是「真的精通空手道」
魔術的問題是大部分沒有一條明確的路,這條明確的路在剛進入大學社團時也許有,
像是我們一開始都會先教簡單的魔術,然後先從撲克牌的基本手法教起等等,比較有經驗的老師就會從中再帶一點原理觀念跟表演技巧。
但是差不多學了一年後,就讓大家自由發揮了。
而這一年間通常也是鬆散不扎實的學法,所以學生們學玩也通常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走,於是就開始進行前面的幾個情形像是1.找效果很強的東西來看 2.找沒聽過的來學 3.學很難的手法 4.學能騙過魔術師們的魔術
也因為這樣,即使學了很久的魔術,也不一定有所成長,因為學習的方式過於發散。
如果用《刻意練習》這本書的話來講,就是「天真練習法」。只是純粹花時間去學、去練,但是沒有目標,也沒有回饋,甚至不知道自己這樣做是不是正確的,有沒有地方可以改進。
通常人們在能夠改進之前,就跑去學下一招了,沒有機會去建立關於魔術的Sense。
有系統代表有目標有方法,循序漸進代表你不能一下跳級學(有所限制,在沒有學會前一個該學的東西之前不會教你下一個。)
最後是「長期」
不是一兩天,不是一兩週,也不是一兩個月,而是以年為單位的長期。
不是一年間斷斷續續看看書、看看教學片,不時表演一下,
而是一年間不斷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中間不斷學習、測試、取得回饋、修正錯誤,這才是最適合學習魔術的方法。
就跟我之前提到的一樣,這樣的方法就是來自於音樂藝術的學習,
我想沒有人會平常斷斷續續學鋼琴,會彈個幾首曲子就認為自己是個「懂鋼琴」的人了。
魔術如果也用這種方式去看待,那麼就不會再有看到很厲害的表演者,卻把他們歸類為「天才」的情形了。
天才是極短時間內掌握某種事情並且達到精通,如果說這些長期練習、鑽研、進修魔術的大師只因為表演傑出而被稱為天才,那麼不但是誤解了天才的意思,也讓這些大師的努力被忽視了。
by 徹達 CHE TA
魔術雜談:學魔術大多數人都忽略的重要思維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