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徹達 CHE TA 

現代魔術學習者缺乏的3個能力

0 Comments

比起過去,現代要學習魔術,實在是容易太多,

我的年代(大概是十年前),要學魔術只能從網拍買道具或是教學片,

或是 書店那幾本魔術書可以學習(通常都還是很入門的)。

而且資訊不透明,常常花了不少錢卻買到盜版的道具,

或是教學片只能購買商家已經進貨的特定幾部,無法真的獲得所有市場上的資源。

[fblike]

如果覺得文章內容不錯的話,歡迎按個讚、分享、留言!

因為當時國外魔術資源並沒有全面引進。

這還只是「近距離魔術」這方面,

如果你要學習的是「舞台魔術」的話,更是難如登天,

如果沒有人事前帶領過你,光靠自己買道具或教學片,是很難有成果的。(縱使有,也多半是學會如何「操作道具或執行手法」,並非真的會表演。)

而我這個狀況還不算太差,如果是15年、20年前的資源,那情況又更加嚴峻了。


那麼在現代這個魔術甚至有很多免費學習的管道(先說,免錢的最貴,靠免費的方式學習很難學好魔術,這是人的天性,我們改天再寫一篇文章來聊聊這個)的情況下,

現代魔術學習者(包含魔術愛好者、魔術師)們,缺乏的是什麼呢?

今天,整理出五個我認為現代魔術學習者缺乏的能力,

在現代似乎「什麼都有」的魔術學習環境之下,到底還有什麼能力是缺乏的?

甚至,這些能力是「就算資源再怎麼豐富」,只要觀念沒有改變,就永遠會缺乏的能力。

1

1.客觀看待自己的表演水準

我個人認為這個能力非常重要,但很多人都缺乏這樣的能力,魔術學越久的人,就越有「包袱」,會認為自己都學那麼久了,教學片、書都看那麼多了,招式也學一堆,怎麼可能水準會差。

但實際上這完全沒有正相關,學的魔術越多,甚至可能表演會越差。(因為沒有專精)

如果無法客觀看待自己的表演,就無法修正自己的表演,當然就無法進步。

這就是為什麼表演前需要所謂的「驗收」,

因為「驗收」就是藉由他人的眼睛,來給予客觀的評價的方式。

要給予客觀評價其實不難(我是指評價:好 或是 壞),

難的是該如何給予評價的同時,伴上正確且實際的意見。

如果你給「前輩、學長驗收」

他們給的意見可能就只是:

「我覺得你手法不好,我覺得你台風不好,我覺得你效果不好。」

但他們不知道如何才是「好」,不曉得如何給予改進的意見。

但縱使如此,也比自己給的偏見評價好。

實際意見 > 純粹評價 > 偏見評價(自我偏見)


自我偏見這不是只有在魔術上才會出現,這是人類的天性,

可以算是達克效應(英語:Dunning-Kruger effect)的一種。

人們往往傾向於自己的能力比一般人強,進而自我膨脹。


這樣的偏見之下,還會有更大的問題,那就是「無意識忽略」

什麼叫做無意識忽略,我們常常會無意識去將自己不好的地方剔除或忽略,

你如果照鏡子變魔術,那麼很有可能在關鍵的地方,你會扎眼睛。

縱使用攝影機或手機拍攝自拍魔術影片,你也可能在關鍵的地方,會扎眼睛。

因為魔術的破綻(Flash)或小失誤,通常都不到一秒,所以你只要「扎一下眼睛」,就可以輕易地把自己的「小失誤」給忽略掉,進而認為自己「沒什麼問題」。
(我沒在開玩笑,真的會扎眼睛,我自己也這樣過,不過因為我聽過這個理論,所以有發現自己在逃避現實XD)

另一種無法客觀評價自己的情況是在看自己的表演影片時,

會覺得「嗯~雖然這樣怪怪的,但好像也還好!」

但這個情況如果出現在其他人身上,同樣的人去評價就會變成

「這樣做很難看,好爛,演得很差!」

聽起來好像有點誇大,但實際上的情況相去不遠。(依據我個人觀察的經驗。)




總而言之,無法客觀判斷自己的表演,當然就無法認知到魔術該如何表演,也就無法成為更好的魔術表演者。

那如果身邊沒有人能客觀評價(甚至有的人也無法客觀評價)你的表演水準,你該如何判斷自己的水準在哪、該找什麼樣的老師、資源來更進步呢?

答案就是「參加魔術比賽」,也許你會說「阿我的表演就不適合去比賽blabla」或是「我學魔術又不是為了比賽blabla」。

這些其實都不是重點,因為「現在這篇文章」會提到比賽,純粹只是因為這是相對客觀的評價方式(其實評審也是很主觀,但是已經比你自己去評價自己還要客觀太多了。)


如果你比賽且得獎了,那麼你的表演水準當然就是有一定的能力,否則不會受到肯定。那如果你有得過獎了,當然你評價表演的能力就會稍稍提升,因為你自己是有一定水準的。


這就是為什麼有時比賽的結果,會跟觀眾預期的不一樣,

廢話,要是跟觀眾預期的一樣,那就不用評審了啊,讓觀眾當評審不就好XD

當然有些超強的魔術師,是任何人都看得出來應該得獎,

但許多伯仲之間的參賽者,或是有些人對於魔術的認知有所偏差,這種情況就需要評審篩選。



好比我說過,魔術愛好者對於「破綻」的標準異常低(比一般觀眾還低很多),

但我就曾聽說過國際大賽的評審,一看到參賽者有明顯破綻,就直接大扣分的情況。
(當然不是所有評審都會這樣,只是通常評審對於破綻的標準會比一般觀眾及魔術愛好者高)

但相同情況呢?

很久以前,硬幣魔術剛流行Sick類型的高難度招式時,很多愛好者去狂練這些硬手法,然後炫耀給其他愛好者看。

其他愛好者看了馬上激動反應「哇靠這招也練得起來!你太神了吧!」

但實際上,這些硬手法現場看來是破綻百出,充其量就是滿足魔術愛好者對手法的偏執而已。

就如同有些人喜歡不斷學習新招式,但並沒有去研究該怎麼樣把「一招」或是「一段」魔術表演好的方法,這也充其量只是滿足魔術愛好者對「學魔術」的偏執。

就像倉鼠會有收集一堆食物然後放到爛掉根本不去吃的習慣一樣,

因為「倉鼠根本忘了自己有這些食物」(收藏多到忘記)

回到正題,

如果沒有去做像是「參加比賽」這樣的方式來「客觀評價」自己,很有可能就會陷入

「我好像很強。」的迷思中(反正沒人可以驗證,所以我學會很難的手法,就算是很強了吧?所以我用神招嚇瘋觀眾,我應該就很厲害了吧?)


我常說一句話就是

「進步的前提就是認知到自己的無能」

如果真的知道自己是無能的,那才有進步空間。

如果你看自己表演,一開始是「覺得不錯」,過了幾個月後「還是覺得不錯」,過了一年後「還是覺得不錯」的話,代表你已經無法再進步,因為沒有認知到自己的無能與不足。

我現在看自己的表演作品就是覺得「非常爛」,而且我知道為什麼我覺得爛,所以才知道哪邊可以進步,也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去尋求支援。(但同一個影片,我也曾經有覺得「還不錯」的時期,所以代表我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XD)

2

2.完成一套表演(Act)的能力

我曾講過(你也可以說這是我的分類法),

Show(一場秀、表演會)是由許多Act(一套表演)組成,

Act是由幾段Routine(小段程序)組成,

Routine 是由數個或數十個 Trick(Effect、效果、招式)組成

而每個Trick又是由許多Move組成。


這點就像是之前我聽魔術師楊大寶曾說過的(以下為印象中的話以及潤飾過甚至可能有點超譯,有誤的話請大寶來幫我修正一下XD):

「Move就像是你的用字遣詞,招式(Trick)就像是文章中的成語或是一段話、一句話,而程序(Routine)就像是一篇文章。會用詞遣字、會使用華麗辭藻很好,但是如果你想要表演得更好,就必須要學會使用成語,甚至寫出一篇文章。」

不過,大寶這邊指的「程序」,是指「一小段程序」(Routine),而我在這邊想要更提高一個層級,

我認為最難的,也是魔術師、魔術表演者(或是想學習魔術的人)最需要的,

不是Move、不是Effect、不是Trick,甚至Routine也不夠。

最需要的是 Act

也就是「一套表演」,我們口語上常常會說成「程序」,也可能很多人會認為英文應該叫做Routine,確實,但我希望能夠更加精準去描述一套表演的意思。

所以Act其實更為適合我們口語上說的「程序」(當然口語上也有人說的程序是指Routine⋯⋯這方面避免過於混亂所以我盡量文章上還是講Act或是一套表演,如果我講程序的話你也可以先理解為Act,除非我有額外說明補充。)

一套表演,若是以舞台魔術來講,時間應該落在5~10分鐘,所以如果你會「一段短棒或是一球變四的程序」,其實不代表你完成了「魔術中最困難的部分」。因為這不是一套表演。

如果以近距離魔術來說,我認為至少要有6~20分鐘的時長(非比賽的情況可以視情況超過10分鐘)

大部分的人甚至沒有想過要有一套表演,因為近距離魔術來講,只要會招式就已經夠演出。

只有真正專業的近距離魔術師,才會去思考把自己的招式排成一套表演。

當然,將會的東西排成一套表演,還不是最困難的,

因為這只需要重新排列組合,加上一點潤飾,

真正困難的是

Original Act 原創表演。

很多人認為「學魔術不一定要去比賽」

確實,我也非常認同,雖然我會推薦學生去比賽,但並不代表我認為學魔術一定要比賽。

但是,通常只有比賽的場合,會要求你的表演是 Original Act。

如果沒有人這麼要求,大部分的人還是安於現狀,學學別人的招式跟效果。

甚至還會出現「抄襲知名魔術師整套表演(含台詞、風格、笑點)」的狀況。

所以並不是「學魔術一定要比賽」而是「比賽可以讓你更了解什麼是一套魔術表演」
(我是指去參加比賽,觀看比賽只能讓你看到結果,你無法了解過程。)


所以如果以較高的標準來看,

如果想要擁有「完成一套原創表演的能力」,那麼以比賽為目標是最有效率的做法。

但大部分的人別說是「完成原創表演」,就連「完成一套表演」的能力都還沒有。

至於要如何擁有「完成一套表演」的能力?

實際上答案已經散落在搞怪魔術帽的各個角落,包含文章、書籍等,

你可以參考:

《如何設計令人印象深刻的舞台魔術開場》

《新手該如何完成一套舞台魔術表演程序?》

(我在上面指的程序是Act的意思)

你可能會說「有沒有近距離魔術組成Act的教學文章?」

我的答案是「其實兩者差異沒有你想像中的大」,但我有機會還是會針對「如何將Trick簡單組合成一段Routine」的做法(比較偏近距離魔術),雖然這並沒有辦法幫助你組成「一套表演」(Act),但至少有一段小程序,會是一個好的開始。


3

3.找到自己想要的魔術之路的能力

從前要學魔術的機會太少,

一些前輩會自己主動去找老師(縱使可能找到的老師沒那麼好),

但是找到老師之後都會「巴著老師」,想要從中學習到一些僅存的東西。


現在則是太多學魔術的機會跟資源,多到爆炸。

多到你不知道自己該學什麼、要學什麼、適合學什麼

只能看到「很強的效果」「很好的觀眾反應」「聽某某人說這本書、教學片、道具很猛」就跟著買,

結果就是連一點東西可能都無法學好。

就像是你無法同時前往南北一樣,你必須選一個方向前進。

偏偏「選方向」、「引導學習」這件事,沒人會教你,

有點像是台灣教育一樣,國小、國中,沒有人教你該如何找出自己的強項、自己想要的東西,

高中也只是「大概跟你說一下方向」,等到大學時又突然要自己決定人生的走向。

所以大部分的人在學生時期的生涯規劃,跟未來自己的人生走向是完全不一樣的。

我國小時想當電腦工程師,到了高中才知道自己不適合(又開始找別的跑道)。

上大學時,想當一個風險或保險類的主管(因為我讀相關科系),結果現在我在這邊寫文章給你看⋯⋯很好的一個例子XD

學魔術也一樣,沒人教你怎麼選方向,只跟你說一個「大概」

「大概就是學一些魔術」「大概就是學些紙牌魔術相關」「大概就是專攻硬幣魔術」

「大概就是要上舞台」「大概就是去比個賽」

這麼多個「大概」,到底什麼才是我想要的、適合我的?我做這些事的目的是什麼?
沒有人會跟你說,你只能自己找出來,或者由導師(Mentor)來幫助你。

很多人以為相關經驗夠就能當導師(Mentor),但其實我認為當導師需要的特質不只有相關經驗。(就像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不一定適合當物理學老師一樣。)

魔術也不像什麼武術之類的,有「流派」可以選。

假設你選擇「空手道」流派(我比喻而已),那麼當然就是以空手道學習為主,不可能再去花時間研究其他流派。(甚至可能一個空手道就分很多不同流派等等)

等到自己學習的道路夠成熟,就能去發展屬於自己的新道路(就像李小龍發明截拳道一樣,基於原本學習的流派再創新。)

但魔術沒有流派能選,只有「我覺得」流派。

「我覺得這樣是好的」「我覺得這樣是對的」

「我覺得應該要這樣做」「我覺得應該要這樣學」

「我覺得這樣觀眾會喜歡」「我覺得我爽就好」「我覺得你說的不對」

「我覺得我不需要改變」

沒有根據(又或者根據都是囫圇吞棗)

難以走出自己的路

不能否認,有些少數人是可以無師自通(望向台灣那些FISM得獎者以及像是劉謙這樣的魔術明星,我認為都是非常厲害的例外)

但多數人的學習是需要指引的,

有天才能夠3歲就學會微積分,10歲出頭就大學畢業,

但多數人18歲左右才開始學微積分,甚至像我一樣被當的也不少(哈哈)。


所以想當然爾,對於某些人而言,引導是沒必要的,

但現代大部分魔術學習者缺乏的,正是正確的引導以及資源,才能夠找到自己的路。

大概在五六年前,我收到過不少類似「前途諮詢」的讀者來信,

有些人到現在仍然在魔術的路上奮鬥,有些人已黯然退出。

但永遠不曉得的事,這些全部靠自己開路的人們,如果在有人引導的情況下能走到多遠。
這就是為什麼你需要擁有找出自己魔術之路的能力

這樣說好像很矛盾,因為我講靠自己很難,

確實,但當你認知道問題存在時,至少問題就會容易一些。

這也是我寫文章的目的,我沒辦法親自幫助到你,但至少能讓你認知到問題的存在。

如同路上有許多坑洞,但你卻完全不曉得這件事。

也許你無法每一個都避開,但在知道路上有坑洞的事實之後,跌倒的次數就會少很多了。


我這個小節最後簡單舉幾個魔術之路的方向給大家參考:

1.職業魔術師(純粹靠魔術吃飯,教學、表演等等)
2.斜槓魔術師(擁有能夠接案以上的魔術專業等級,但同時也有其他專業)
3.行政魔術師(幫忙魔術舉辦各項活動,幫助魔術發展等)
4.比賽魔術師(純粹以比賽為目標的魔術師)
5.魔術道具商(銷售魔術道具維生)
6.消費魔術師(靠大量消費幫助魔術道具商跟魔術活動生存XDDD)

[fblike]

如果覺得文章內容不錯的話,歡迎按個讚、分享、留言!

好啦,最後那個消費型魔術師,是開玩笑的,我個人認為如果不選一條路走,

最後就是原地踏步,

也許有人覺得原地踏步又沒什麼,許多人學魔術一開始本來就只是因為興趣,

但也沒有人說就一定要一直只是純粹玩票性質。

爬得越高,才越能看到美麗的風景,不是嗎?

人生就是不斷地在選擇,有的人選得好;有得人選得不好。

你打算怎麼選呢?待在原地,還是登上高峰?

以上就是這次的文章了,原本我是打算寫五點,但寫到第三點就發覺字太多(又是一篇洋洋灑灑四千字,真的很會湊字數哈)

為了讓大家能夠不會一下子就沒耐心看不完文章,這次就先打住吧,我會找機會另外寫幾篇文章來解釋剩下的兩點。

最後,如果你有任何問題或是想要討論的,歡迎你在底下留言,我會親自回覆你,覺得文章不錯也可以分享給其他有興趣的朋友,我們下次見。

About the author 

徹達 CHE TA

陳徹達 - 搞怪魔術帽創辦人,第一位將魔術結合網路行銷,在網路上教授魔術的華人魔術師。詳情請點擊上方「關於我」暸解更多。

{"email":"Email address invalid","url":"Website address invalid","required":"Required field miss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