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個在學習魔術的路上需要知道的事
學魔術,真的是一條漫長的路,在我學魔術這麼長的時間中,擔任過學生,也擔任過老師,有比過賽,也當過評審,有被稱讚
Read More成果展、魔幻之夜,在現今的大學魔術社生態中,已經越來越稀有,
也越來越少人知道「該如何舉辦一場成果展」,
甚至也有「大學魔術社一定要辦成果展嗎?」的聲音,
關於這個議題,我在《學魔術一定要加入社團嗎?為什麼大學魔術社要有成果展?》
這篇文章有深入探討,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看。
(簡單來講如果關心台灣魔術圈的發展,那麼社團與成果展是一個很重要的部分。)
本系列為長篇系列文,有興趣可以點擊其他篇章:
《魔術成果展、魔幻之夜,怎麼辦? 《魔夜實戰班》心得 (上集)》本篇文章
《魔術成果展、魔幻之夜,怎麼辦? 《魔夜實戰班》心得 (中集)》
[fblike]
在3月初的時候,
我帶著學生們北上參加RIC(富有創意有限公司)所舉辦的「魔夜實戰班」
這個實戰班的目的是為了要讓更多學校能夠舉辦成果發表會,
在目前成發越來越少的情況之下,有這樣的願景我認為是非常好的。
OK,那麼今天我就來分享一下各個我有上課的講師們所教的內容,以及我的一些想法
我認為這堂課對新手而言會很有幫助,
因為這堂課深入淺出,從基本的道具介紹、夾器、如何學手法、如何有效練習、常見錯誤、服裝挑選等
都有教學到,並且也教了學長姐們「如何讓學弟妹想上舞台」的方法。
甚至連「如果學長姐不想辦魔夜,要怎麼辦」這種方法都有解答(而且我認為是絕對可行的,我帶的社團方法就有點類似這樣)
其實我認為上台就跟做很多事的道理都是一樣的
只有「想不想」沒有「行不行」
是想上台才有程序,而不是有程序才想上台
如果講到魔術比賽,也是一樣的道理
是因為「想比賽」才會有程序,而不是有了「可以比賽的程序」才「想比賽」。
除了少部分例外,通常都是如此的,
讓我想到「大事」曾經也有講到一個觀念
「程序都是在比賽報名後才開始生的」
依照我的經驗也確實如此,很多時候都必須要有Deadline(期限)才能夠完成一些比較困難的事情。
這也是為什麼我會在
《我有說過「我們不應該看書學魔術」嗎?淺談學習魔術的盲點》以及《為什麼我不看書學魔術?如果真要看書學魔術,該怎麼學?》、《我在學魔術的路上最失敗的5個選擇》等文章中強調目的、目標的重要性。
沒有壓力就沒有成長,不過壓力也不能太超過,不然就會讓人想擺爛了。
這堂課所教的內容,如果社團真的確實去執行的話,要讓學生有基本的舞台魔術程序,是有可能的。
當然啦,實際上社團的運作還會有很多有的沒的大小問題,但這堂課作為一個基礎,我認為非常好。
下面簡單分享幾個我的筆記:
這個觀念跟我之前在創業演講的時候很類似,
我常常會在演講時跟學生說「如果你的生涯規劃,是念研究所然後找個工作,那你可以問自己,如果所有事情都能達到完美的狀況下,你可以創業成功、也能考研究所成功、也能考公職成功,你還會做一樣的選擇嗎?」
做事時,「意願」的重要性,遠遠大於「資源、能力」。
就跟我之前在《搶救舞台魔術大作戰》電子書中提到的觀念很像,
我也是主張讓學生趕快先買好衣服跟演桌,讓他們「無法反悔」XD
其實這個是我問的問題,因為最近有個學生,基本出牌手法搞了好幾個月還是不行,
怎麼教都教不會,讓我很頭痛,所以我就問了這個問題。
得到的答案就是「一次只調整一個動作」,因為一次教他們「完整的手法」,他們學不會
教三個動作只記得一個,當然亂七八糟,所以一次一個,慢慢來。
後來我使用了這個方法,加上我無數的耐心,這位學生總算進步了一些。
呂宜倫老師的課程深入淺出,非常有幫助,
不過課程中也常常提到「老師」的重要性,確實以要辦成果展這件事來說,
特別是準備表演的部分,如果全部交由學長姐來辦會出現很多問題比如:
1.學長姐實力不夠,但卻倚老賣老,導致學弟妹跟學長姐之間的關係出現裂痕。
2.通常學長姐不知道為什麼會很愛用罵的、逼的(其實我以前也是,因為不懂怎麼教人。),但沒有老師去當一個客觀的仲裁、指導,會導致跟第一點一樣,跟學弟妹之間出現裂痕。
3.學弟妹被逼到最後不喜歡魔術了。(這點我聽過非常多例子,我認為最大的原因就是學長姐們不太會掌控教導的分寸,不懂得適時的陪伴與鼓勵,光是用嘴巴來修程序、講魔術是不夠的。)
4.學長姐其實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幹嘛,其實只是硬逼學弟妹砸時間組程序。如果沒老師指導的話,這個是一定會經歷的階段,因為過去的我在沒資源的時候,也只能這樣做。
所以,即使有好的方法,也必須要有有經驗的人帶領,才能發揮功效。
接著我上了好友鄭昱煒的課,
球可以說是我最推薦的舞台魔術入門素材,
因為它入門簡單,但卻又有很多進階的玩法跟變化,
不管是配合道具或是其它素材,都能玩出很多花樣。
鄭昱煒老師的做法,便是將球結合光,玩出了許多具有創意的效果、手法。
想當初在奇克斯時,一起練習時聽到他在玩這個,研究了老半天後他跟我說
「這個手法真的靠X難,必須要單手變OO同時做XX手法,所以會常常失誤。」
那時我心裡想「這樣這招應該就很難練起來了吧。」
結果他卻練起來了(!?),只能說對於手法方面的能力以及練習的自律,他是我看過最認真的人。
鄭昱煒老師的課程,一樣也設計得深入淺出,實際上他原本是想教比較進階的,
後來才聽說上課的學生幾乎都是新手,所以他降低難度重新教起。
整堂課上起來,
除了了解了球的知識,也學到了像是
1.拿球的手勢、變出球的手勢
2.許多人常犯的錯誤,包括夾器的設定,球的手法操作。
3.許許多多的細節操作
我個人覺得無限球是我受用最多的,
因為老師做了許多細節是以前我也沒注意到的。
要讓一個無限球做得像,需要顧到很多小地方。
最後因為時間的關係,手法教不完XD
不過老師還是盡可能教了大部分的手法,
最後的部分讓學生們私底下來問,這時就讓我看到了學生們的熱情了
居然真的跑去圍著老師請教其他沒有教到的手法,真是令人感到欣慰。
鄭昱煒老師這堂課,主要適合新手,老手可能手法已經都學會,
不過除了手法外,老師也有分享一些球的相關道具,這些道具其實製作都不難,但效果都很好。
老手主要能獲益的地方就是這些細節的部分,但我認為光這些細節也夠值得了,
因為這些細節都是能夠讓你從
「會變魔術」晉升成「會表演魔術」
當然這都是單招而已,要會表演整套魔術,你就必須要更了解自己的表演程序。
關於球如果想要看到更多其他資源,可以參考:
《ARTIST by Lukas Review 李錡石的藝術 評測》
接著剩下兩堂課分別是施裕淳與吳昌翰兩位老師的課,
不過礙於篇幅,我們就下篇文章再談囉!
如果覺得文章不錯的話,可以幫忙按讚分享,這樣就能讓更多人看到這篇文章囉!
另外,你也有參加這場活動嗎?有的話也歡迎在底下分享心得喔!(像是CD、扇子、雨傘、互動魔術等課我就沒上到,歡迎大家多補充喔!)
學魔術,真的是一條漫長的路,在我學魔術這麼長的時間中,擔任過學生,也擔任過老師,有比過賽,也當過評審,有被稱讚
Read More如果你也是個魔術愛好者,或者說對魔術有到一定程度興趣的人,想必你會知道魔術的學習方式上,大致有兩個區塊可以切入
Read More台灣舞臺魔術發展史上,台大魔術社一直佔有很重要的位置,所以台大一直以來也研究傳承了不少魔術相關的理論以及秘密,
Read More